一、消毒
1.養蠶前的消毒。對蠶室按掃、洗、刮、刷、消的步驟徹底清理。消毒藥劑可用毒消散,優氯凈煙劑或用2%甲醛1%的有效氯水劑噴灑,密閉24小時以上通風。
蠶匾、線網等適宜蒸汽消毒的應入灶蒸消,溫度達100℃后保持30分鐘以上,再出灶曬干備用;竹竿、蠶架等要在消毒池內用含有效氯1.0%的漂白粉液浸泡20分鐘以上,濕潤狀態進入蠶室晾干;其它用具要洗滌后用日光曝曬數次。
2.蠶期中的消毒。
(1)蠶體蠶座消毒起蠶和發病初期是防治重點時期,用防病一號、優氯凈新鮮石灰粉混合劑,優氯凈煙劑(給葉前熏1小時后開窗通風)等可用于預防病毒病、真菌病和細菌病,也可減少微粒子病的蠶座傳染機會。
(2)隔離弱小蠶各種傳染性蠶病均可使蠶出現生長發育緩慢,發育不齊等癥狀,病蠶的排泄物、血液往往存在大量病原,成為蠶座傳染的主要來源,故淘汰弱小蠶可有效控制蠶病的傳播。
(3)建立衛生防病制度控制病原傳播。
3.回山消毒。蠶期結束后對蠶沙、爛繭、舊簇具等無使用價值的廢物,燒毀或堆漚處理,有價值的用具要經初消、清洗、復消程序確保清潔無病原。對蠶室、貯桑室、簇室等環境同蠶前一樣認真洗消。
二、飼育管理
1、選用抗病力強的蠶品種。目前已育成有抗氯、抗膿核病等特殊品種,也可根據各地氣候、地理條件、常見病等實際情況綜合分析,選用適宜的蠶品種。
2、合理的養蠶布局。錯開不同農作物的種、收季節,合理安排養蠶布局避免蠶期重桑,保證蠶期人力、物力的投入,可有效保障養蠶豐收。
3、管好桑園及時治蟲。提高葉質有利于提高蠶體質減少病蟲危害,減少野外患病昆蟲對蠶的傳染。
4、根據蠶不同發育階段的生理特點進行飼育管理。適宜的溫濕度標準為:1~2齡27℃1℃、干濕差1℃左右;3齡26℃1℃、干濕差1.51℃左右;大蠶25~24℃、干濕差2℃左右。用適熟葉,勤除沙,定時通風換氣、飽食就眠、適時餉食、操作輕快、保護蠶體,盡量避免給濕葉、萎凋葉。
通過對蠶室消毒給蠶寶寶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生長環境,加上科學的飼養管理,幼蠶能搞夠健康、快速的成長,才能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。